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

隋唐書法一覽

隋唐書法一覽

隋唐三百餘年,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一重要時期。中國書法到東漢後期已成為欣賞藝術,此後經過魏晉南北朝書家的創作實踐及王羲之父子的遺規,衣缽相傳,對我國隋唐書法藝術的發展起了重大的影響。由於有這樣的時代背景,到隋及唐初,書法藝術呈現出顛峰狀態。下啟宋元明清,眾多的書家,莫不取法於唐人。而隋代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上卻是一個關鍵時刻。唐代書風上乘隋代,將楷書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,唐朝楷書與南北朝楷書有明顯的區別,南北朝碑帖中別體較多,唐代楷書除了在文字上規範嚴謹之外,在書寫上嚴謹端麗,典雅大方。
  
隋代書法
      
隋代的書法,上乘南北朝,下啟唐代,書風巧整兼力,不離規矩,兼有東晉南朝書法的疏放妍妙,北朝書法的方整遒勁。初唐大家的風範規模,在此已經初步形成,二王的書風開始盛行。著名的書法家有丁道護、史陵與智永。墨跡則有千字文與寫經,《龍藏寺碑》、《啟法寺碑》、《董美人志》等碑刻顯示了這一時期的書法風格。   

智永, 陳、隋間的書法家。晉王羲之的後裔。名法極,山陰(今浙江紹興)永欣寺僧,人稱「永禪師」繼承祖法,書藝精湛。所書《真草千字文》有墨跡本和刻本。
  
丁道護(生卒年不詳),隋文帝(581-604在位)時人。官至襄州祭酒從事。宋陳思《書小史》稱其「善正書」。《啟法寺碑》為其代表作。

隋代的書法以碑刻為大宗,隋碑刻包括:碑碣、墓誌、造像記和刻經。其中以墓誌、造像記為多。《寰宇訪碑記》所載有百種。隋代的書法分為以下四種類型:
  
第一,平正和美一路。從二王出來,以智永、丁道護為代表,下開虞世南、殷令名。
第二,峻嚴方飭一路。從北碑出來,以《董美人》 、《蘇慈》為代表,下開歐陽詢父子。
第三,渾厚圓勁一路。從北齊《泰山金剛經》、《文書經碑》、《雋敬碑陰》出來,以《曹植廟碑》、《張仇禹生造像》為代表,下開顏真卿。
第四,秀朗細挺一路。從北齊出來,由於運筆細挺,另成一種境界,以《龍藏寺碑》為代表。
  
唐代書法   

在書法發展史上,唐代是晉代以後的又一高峰,此時,在真、行、草、篆、隸各體書中都出現了影響深遠的書家,真書、草書的影響最甚。真書的書家大多脫胎於王羲之,但又兼魏晉以來的墨跡與碑帖的雙重傳統,從王家書派中脫穎而出,風格轉呈嚴謹雄健、法度森整。行草書家特別是草書家的風格走向飛動飄逸。隸篆雖無大發展,但能承秦漢之遺法,形成或嚴整緊勁或遒勁圓活的信風。唐代書法可分三個時期,初唐、盛唐、晚唐。這一時代新風格的形式,在初唐時尚處於漸變中,至盛、中唐之際,單是從草書領域中出現了新風,隨後真諸體亦別開生面。晚唐書法較少發展。
  
唐朝初期,社會安定,經濟日益繁榮,書法亦蓬勃發展。朝廷定書法為國子監六學之一,設書學博士,以書法取士。唐太宗李世民喜好書法,倡導書學,並竭力推崇王羲之的書法,這對唐代書法的發展和繁榮起了重要的作用。歷代盛稱的唐初四家——歐陽詢、虞世南、褚遂良與薛稷代表了初唐風格。這時,行草書尚守晉法,以右軍為宗,沒有甚麼新意。這一時期的書法家有鐘紹京、陸柬之、王知敬與唐太宗。
  
薛稷(649-713),字嗣通,蒲州汾陽(今山西汾陽)人,官至太子少保,世稱「薛少保」。是魏徵之甥。從魏處獲觀所藏虞、褚書法,臨習精勤,遂以善書名世。其書得於褚者為多。唐人說:「買褚得薛,不失其節」,但「用筆纖瘦,結字疏通,又自別為一家」,其弟薛曜與之同一師承,但更纖細,是徽宗「瘦金體」的前源。其真書的代表作品為《信行禪師碑》,該碑刻於武後時(684-704)。石已久佚。唯清代何紹基藏有宋孤本,現已流入日本。
  
唐代書家林立,眾派紛呈。唐代君主大多數能書,特別是太宗李世民尤為突出。他對唐代書法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。
  
李世民(597-649),李淵之次子,對書法大力提倡,如在「貞觀元年,詔京官職事五品以上子弟嗜書者二十四人,隸館(弘文館)習書,出禁中書法以授之」,唐太宗本人也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,他書學右軍,而英俊雄邁之氣超過右軍。他首創以行書入碑,可以稱上古今帝王書法之冠。《唐朝敘書錄》說:「(貞觀)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,太宗自為真、草書屏風以示群臣,筆力遒勁,為一時之絕……十八年二月十七日,召三品以上賜宴於玄武門,太宗操筆作飛白書,眾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竟取。」其存世作品有《溫泉銘》、《晉祠銘》、《屏風帖》等。
  
盛唐,這一時期隨著社會經濟、文化藝術也有很大的變化和發展。書法風格由初唐方整勁健趨向雄渾肥厚。真草更徹底的擺脫了王家的書派的束縛,形成自己的新風格。這時出現了張旭、懷素、顏真卿和柳公權等著名的書法家。他們分別在狂草和楷書方面開創了新的境界。篆隸二體又重新出現書壇,雖未見超出古人之上,但頗有一些名家。篆書以李陽冰聲名最大,其成就則不如史惟則。隸書則有韓擇木、蔡有鄰、李潮、史惟則四家。這時的名家還有徐浩、盧藏用、蘇靈之、張從申等人。宋米芾,元趙孟頫,明董其昌,清何紹基的行書,都學過李邕的書法。
  
韓擇木(生卒年不詳),昌黎(今遼寧義縣)人。為韓愈同姓叔父,官至右散騎常侍、工部尚書。傳世碑刻有《告華岳文》、《葉慧明碑》、《心經》等。
  
如果說李邕是唐代行書之冠的話,那麼,李陽冰就是唐代篆書之冠,後人將李陽冰與李斯並稱「二李」。
  
唐代帝王善書者除唐太宗外,還有唐玄宗李隆基(685-762)。他是睿宗第三子,英武善騎射,通音律,工書法。唐玄宗工隸書、行書,傳世的碑刻有《紀泰山銘》、《慶唐觀紀聖銘》、《石台孝經》,楷書有《賜虞正道敕》,行書有《蓋州刺史張敬忠敕書》與墨跡《鶺鴒頌》等。唐代的隸書成就遠遜於漢隸,工於隸書的除唐太宗、徐浩外,還有韓擇木、史惟則、蔡有鄰、李潮等隸書四大家。
  
李潮,杜甫的外甥,在唐開元年間以隸書享名。
  
唐代的書法藝術不僅在楷書上眾派紛呈,樹立典範,在草書也形成了鼎盛的局面。書法家有初唐的孫過庭及盛唐的張旭、懷素、賀知章等著名的書家。晚唐時隨著國勢漸衰,書法也沒有初唐、盛唐興盛,但也出現了一些書法家杜牧、高閒、裴休等。

沒有留言: